豫北小城"网上会客厅":鹤壁聊天室的烟火气与时代印记
在豫北古城鹤壁,一个名为"淇水人家"的网络聊天室默默走过了十八个春秋。这个最初仅为本地网民设计的虚拟空间,如今已成为承载整座城市集体记忆的"数字客厅",日均活跃用户仍保持在3000人左右。每天清晨五点,菜市场的老赵会准时上线分享今日菜价;午后三点,退休教师李阿姨固定开设"戏曲微课堂";深夜十一点,下夜班的工厂青年在这里交流技改心得。
与其他城市论坛不同,这个坚持用当地方言版聊的虚拟空间,逐渐演变为独特的文化标本。管理员王建国展示着2008年汶川地震时募捐的旧帖,2016年暴雨灾害时的互助信息,甚至还有疫情期间代买药品的暖心记录。最特别的要数"云相亲"专区,成就了137对夫妻,其中不乏拿着聊天记录来办理结婚证的年轻人。
"这里不像新潮社交软件那么光鲜,但每条发言都带着烩面馆里的热乎气儿。"00后用户小张这样形容。如今这个充满岁月痕迹的聊天室,正计划与市档案馆合作,将二十年积累的430万条聊天记录数字化保存,为这座三线城市留下鲜活的"数字方志"。